[導讀]2014年高考后的整個暑假,每天早上太陽還沒出來,張振華就到地里割草、運輸??柿司秃染?,每天晚上七八點回到家累得倒頭便睡……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1000畝地的紫花苜蓿銷售一空,張振華獲利150萬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苜宿,俗稱“三葉草”,是一種多年生開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為牧草的紫花苜蓿,在我國分布頗廣。

一位剛剛進入大學的大一學生,卻因為一個夢想,與這些普普通通的牧草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而開啟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軌道——種苜蓿,掘到人生“第一桶金”

“內蒙古的畜牧業聞名全國,優質牧草的供應卻存在很大缺口?!边€是在讀高三時,家里養牛的張振華便敏銳地發現了種植苜蓿存在的商機?!岸俎J且环N高蛋白優質牧草,且根系發達,能治理水土流失,還能把土壤中的氮氣轉化為氮肥,是改善土壤質量的良藥?!?/p>

但想種苜蓿的主意首先遭到了母親的反對,她認為家里唯一在讀書的孩子應該考上一所好大學,找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而不是種牧草。張振華轉而拿這個想法去說服父親,最終,父親決定支持他創業,不僅幫他買了拖拉機和收割機,還買了儲存苜蓿用的近兩萬平方米的房子,前后一共投資了200多萬元。

7月到9月是苜蓿的收獲期。2014年高考后的整個暑假,每天早上太陽還沒出來,張振華就到地里割草、運輸??柿司秃染?,每天晚上七八點回到家累得倒頭便睡……功夫不負有心人。10月,1000畝地的紫花苜蓿銷售一空,張振華獲利150萬元,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覓投資,簽下千萬合同大單

2014年9月,張振華憑借優異的成績考入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為“張之洞班”的一員。進入植科院后,張振華把大部分業余時間都放在了圖書館及數據庫上,不斷查找和苜蓿相關的資料,一心要做大自己的苜蓿種植業。

然而,要想繼續擴大規模,資金就成了攔路虎。

在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副書記魏友伯的鼓勵下,張振華報名參加了央視財經頻道的“創業英雄匯”尋找天使投資。學校特邀豆科作物專家、博士生導師趙劍教授作為張振華的技術顧問和指導老師,和輔導員陳志強一起陪同張振華赴京?!霸诒本谀拷M面試那段時間,過得很緊張,壓力問答、項目路演,連續一周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睆堈袢A回憶說?!霸阡浿片F場,不少央視工作人員和投資人都對他帶來的苜蓿項目既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又能實現防風固沙的環保功能很感興趣?!比A中農大植科院輔導員陳志強告訴記者。

最終,張振華與投資方達成100萬元融資意向。

“農業要想效益好,必須走規?;穆纷?,種草也是一樣,需要大規模流轉土地,購置機械化設備,一臺進口大型收割機就要上百萬。資金仍是最大缺口?!鄙狭藙摌I節目后,也有不少風投主動聯系上他,張振華認為,農業并不是賺快錢的項目,在家鄉創業,盈利不是唯一目的,環保和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同樣重要。他希望能得到政府支持。

今年年初,張振華與來自西北地區的公司簽下了1400萬元的紫花苜蓿供銷合同,準備把土地規模擴大到10000畝,預計純利潤達到1500萬元。依托于學校資源,張振華團隊與他所在的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了科研合作關系,內蒙古農科院負責提供苜蓿種子。

謀發展,讓重籌改變生態

近半年,張振華異常忙碌。他不斷地學習、查資料、寫策劃,為他的紫花苜蓿產業謀發展。

“我國的紫花苜蓿產業與美、歐等發達國家相比遠遠落后,去年,美國紫花苜蓿的總產值就超過了200億美元,而我國的產值卻不不及其的1/3,而且美國1/4的紫花苜蓿都要出口到中國。2014年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經超越日本,成為美國苜蓿的第二大進口國??上攵@個市場潛力是多么巨大?!睆堈袢A說。

如今,張振華已經在賽罕區黃合少鎮黃合少村和涼城縣共種植紫花苜蓿3700余畝。下一步,他計劃發動家鄉的農民以土地為資本入股他的公司,集合科研力量,研發適合西北鹽堿地生長的優質苜蓿品種。一來幫助農民致富,二來打破國外壟斷優質苜蓿種子的局面。

夢想還不止于此。張振華還在籌備殘次林的改造項目,種植樹木的同時間種苜蓿,并計劃把它做成一個公益性項目,動員社會各方力量,采用眾籌的模式讓大家都參與到保護環境的行動中來。